回復“肯德基”“必勝客”“德克士”領取最新電子優惠券
回復“美女探店”參加美女探店活動
“秋老虎”的由來
清朝道光年代有個叫顧祿的人寫了一本書叫《清嘉録》,書中在“七月”中關于節氣立秋的描寫如下:“朝立秋,渹颼颼;夜立秋,熱吽吽”。意思是說,以早晨(白天)或者是夜晚立秋來看這一期間涼爽與否,如果是早晨(白天)立秋,天氣就會很涼爽;如果是夜晚立秋,天氣就會熱烘烘的。從此以后,凡是遇到立秋之后天氣仍然酷熱難耐的,就稱之為“秋老虎”。
關于“秋老虎”
秋老虎是我國民間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氣象學上指處暑節氣后連續5天最高溫度在35℃以上。
“秋老虎”傷人招數
夏秋之交容易引發血壓波動,其原因就是早晚溫差。當身體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經會比較興奮,全身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壓上升。所以,高血壓患者在此階段要注意監測血壓,合理用藥,同時還要注意保暖,多喝水。
立秋后空氣逐漸變干燥,如果人不注意飲水,再加上睡眠不足、飲食肥膩等影響,一些燥病就會找上門來,如皮膚瘙癢、大便干燥等。為此,人們除了要多喝水、保證睡眠之外,還應該多吃一些鮮藕、銀耳等能潤燥的食物。
盛夏時節氣溫很高,氣血外浮于體表,造成脾胃正氣不足。到夏秋之交,人的脾胃、消化能力已經比較虛弱了。如果這時人們繼續吃生冷食物,就會進一步損傷陽氣。所以,此時大家一定要保護好脾胃,讓消化機能慢慢恢復,為秋冬二季補充營養做好準備。
四個當心擋住“秋老虎”
相關研究發現,人的情緒、心境和行為與天氣的關系很大。當氣溫達到30℃~34℃時,胃酸分泌會減少,胃腸蠕動減慢,食欲減退;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個小時,濕度高于80%時,身體中暑和“情緒中暑”的比例急劇上升。此時,應該避免長時間日曬。外出時,要戴好遮陽帽,涂抹防曬霜。同時,保持室內安靜、衛生,注意通風降溫。
即機體陰陽平衡失調而出現的內熱癥。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心悸、煩躁、失眠、反復口腔潰瘍、口干等。可分別根據情況服用中成藥治療,多吃蔬菜水果,以瀉熱降火。
中老年人最容易發生體內慢性缺水。高溫天氣濕度大,出汗多,更易缺水,體溫的調節主要靠汗液的蒸發來散熱。為保證血液的稀釋并有充足的血容量,水的攝入既要適量,還要適時。飲水量以每天尿量不少于1000毫升為宜,可少量多次飲水。
高溫天氣,人體代謝旺盛,能量消耗較大,加之食欲不振,睡眠不足,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如果過于貪涼,細菌、病毒便可乘虛而入,導致感冒。預防熱傷風關鍵是避免受涼,大汗淋漓時,不要立即對著空調吹。要注意勞逸結合,一旦患了熱傷風,應當及時就診。
如何應對“秋老虎”
秋老虎期間晝夜溫差大,建議穿透氣性強的衣服,白天可以穿的涼快點,但夜里出行散步一定要注意保暖,以免受涼感冒。
初秋是鍛煉的最佳季節,但運動要因人而異,體質較弱的人適合比較柔和的運動,如散步、做操、打太極拳、慢跑等。
秋老虎讓暑熱重返,影響睡眠,經常用醋泡腳可緩解這種癥狀。水的溫度一般以腳能承受的熱度為準,水應淹沒踝關節,每次浸泡10分鐘即可。高血壓或心臟病患者慎用。
過分貪涼,癡迷使用消暑“利器”,會給人體造成不適。高溫期間,人們應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保證體內水分,避免在烈日下暴曬。
“秋老虎”的飲食原則
一般來說,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
經過一個長夏后,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弱,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于寒涼。
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于清淡。事實上,到了立秋可適當吃肉食,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可放心食用。
![]() |
![]() |
Copyright © 2008-2013 www.fjdsappcd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丘邀伴旅游 版權所有
郵編:476000 [豫ICP備12024955號]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1140277085650XB 旅游許可證號:L-HEN14022 經營范圍:旅游業務及互聯網銷售 投訴電話:0370-32896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