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71年前的這一天,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21日下午4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儀式在湖南芷江舉行,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蕭毅肅中將受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指派主持受降儀式。日本洽降談判代表、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交出了日軍在華兵力分布圖,并在投降備時注意事項忘錄上簽了字。史稱“芷江受降”,這是標志中國抗日戰爭結束的儀式。
如果說“12·13”標志著被黑暗吞噬,那么“8·15”則意味著光明重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這場歷經14年的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的最終勝利徹底結束。當英靈安息,見證者老去,那段歷史在時間的長河中漸行漸遠,但從未抹去。它像一顆磨礪而出的黑色珍珠,鑲嵌在每個中國人的記憶里。71年后的今天,讓我們再回顧這段難忘的歷史……
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在南京進行了長達40多天的大屠殺,死亡人數超過30萬。
△南京大屠殺資料圖
△南京大屠殺資料圖
中國抗戰中國平民約有900萬死于戰火,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重讀抗戰家書:
無論是抗日戰爭中的幸存者還是和平年代的我們,都不會忘記那些為挽救民族危亡而走向戰場,舍生取義的無畏戰士。重讀抗戰家書,祭奠壯士英魂。
左權:愿拼熱血衛吾華
左權,原名左紀權,號叔仁。湖南醴陵人,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1938年12月起任八路軍前方指揮部參謀長。
△左權 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
這是1942年5月22日晚,左權將軍寫給愛妻劉志蘭的一封信:
志蘭:
……
此間一切如常,惟生活則較前艱難多了,部隊如不生產則簡直不能維持。我也種了四五十棵洋姜,還有二十棵西紅柿,長得還不壞。
想來太北長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在閑游與獨坐中,有時總仿佛有你及北北與我在一塊玩著、談著,真是快樂。可惜三個人分在三處,假如在一塊的話,真痛快極了。
我雖如此愛太北,但是時局有變,你可大膽按情處理太北的問題,不必顧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給你受累,不再多妨礙你的學習及妨礙必要時之行動為原則。
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二十一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不多談了,祝你好!
左權
1942年5月22日晚
三天后,左權在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機關突圍轉移時,壯烈犧牲,年僅37歲。
戴安瀾:舍生取義 家國情深
戴安瀾,原名戴炳陽,字衍功,安徽省無為縣人,國軍名將,黃埔系骨干之一,是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勛章的中國軍人。1942年,戴安瀾率領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開赴緬甸,緊急支援英軍盟友,抗擊日本,并在保衛同古、收復棠吉等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1942年5月18日,他在突圍戰中身負重傷,后壯烈殉國。在犧牲前不久,戴安瀾將軍給三位親友寫過一封托孤信。
子模、志川、爾奎,三位同志鑒:
余此次遠征緬甸,因主力距離過遠,敵人行動又快,余決以一死,以報國家!我們或為姻戚,或為同僚,相處多年,肝膽相照,而生活費用,均由諸兄經手。余如戰死之后,妻子精神生活,已極痛苦,物質生活,更斷來源,望兄等為我善籌善后。人之相知,貴相知心,想諸兄必不負我也。手此即頌勛安。
安瀾
從字里行間里,我們看到了一個鐵血的漢子,對家的眷戀不舍;然而,在給妻子的信里,他卻把這份不舍深深地藏了起來,努力寬慰著自己的家人。
親愛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東瓜,因上面大計未定,其后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在孤軍奮斗,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你們母子今后生活當更痛苦,但東、靖、澄、籬四兒,俱極聰俊,將來必有大成,望勿以我為念。
安瀾
民國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這是戴安瀾將軍與妻子最后一次的隔空對話。
寫下這封家書時,他正和全師將士孤軍奮戰、堅守同古城。在危急關頭,他對全體將士下達了這樣的命令:“本師長立遺囑在先,如果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團長戰死,營長代之。以此類推,各級皆然”。
致敬先烈,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告慰英靈,我以我血薦軒轅!
如今,想改變戰后秩序的日本,走軍國主義老路,最終只能迎來又一個投降日!
![]() |
![]() |
Copyright © 2008-2013 www.fjdsappcd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丘邀伴旅游 版權所有
郵編:476000 [豫ICP備12024955號]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1140277085650XB 旅游許可證號:L-HEN14022 經營范圍:旅游業務及互聯網銷售 投訴電話:0370-32896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