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說天下
“聯參”是鳳凰網軍事頻道推出的深度解讀軍事問題的欄目。開篇文章聯參01,我們邀請到解放軍對日研究專家華丹,為您解讀日本自衛隊對華軍事部署動向。
作者簡介:華丹,解放軍某軍校教員,長期從事針對日本自衛隊的研究,著有《無刃之刀:日本自衛隊》等對日研究專著。
對日本軍事動向的關注,是關乎21世紀東亞乃至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大現實問題。2016年8月2日,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出爐,其中除長篇累牘渲染“中國威脅”、把南海視為東亞“最不安定”的地區等老調重彈外,還高調鼓吹近幾年來軍力建設“成果”——加快推進西南諸島(日本西南諸島位于東中國海,從日本本土西南部的九州島往西南延伸約1100公里直到臺灣東北,陸地總面積約3090平方公里,大小島嶼55個,從北向南包括奄美群島、沖繩群島、先島群島等)作戰指揮體系建設和力量部署。事實上近4年來,陸海空自衛隊已經采取多種舉措逐步在西南地區填補了軍事空白,原本地處偏遠的西南島嶼正在變成一個個軍事堡壘。
早在安倍晉三首相上任之初的2013年1月,日本內閣安全保障會議就首次提出要強化在西南地區的軍事存在。在安倍連續執政的第4個年頭,2016年度日本防衛預算總額達到5.03萬億日元,保持連續第5年增長并創歷史新高。防衛省要求自衛隊不僅須生成和發展警戒監視能力、投送能力、指揮通信能力,而且須具備島嶼防衛和進攻能力,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最近幾年陸上、海上和航空自衛隊(以下簡稱“陸自”、“海自”和“空自”)力量編成與運用的重點主要在于大幅加強其在西南諸島的軍事存在。
白發蒼蒼的防衛大臣中谷元親自跳傘
“力量喪失梯度”理論是個什么鬼?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擁有眾多的島嶼,因此對于島嶼作戰十分重視。日本把美國經濟學家博爾丁提出的“力量喪失梯度”定律作為實施島嶼防衛作戰的理論依據。該理論認為,即便在軍事科技進步的今天,距離仍然會對作戰的展開產生巨大影響,距離越長,所需成本就越高,所需時間也越多,會導致作戰效果相應下降。該理論強調前沿基地對于克服距離障礙的重要作用,應從平時起就在預定交戰地域預置不需要機動的軍事力量,認為這是維持本土強度最有效的手段。該理論代表了日本軍方的主流作戰思想,日本據此認為前方展開部隊在一線的靜態存在依然具有重要的威懾力和事態處置能力。
當前陸海空自衛隊的實力分別在日本本土幾乎均等配置。假如北方出現威脅而需要駐九州、本州的部隊北上時,利用陸海空輸送手段與交通機構并依靠本土內部機動,基本上可以滿足需求。但西南島嶼防衛則不同,日本認為西南地區的地理現狀正好與“力量喪失梯度”理論相符。沖繩縣各島被約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廣闊海域所覆蓋,受距離因素影響,盡管宮古島、石垣島、西表島和與那國島等先島群島上有約10萬島民居住,但是自衛隊的實戰部隊現在卻僅部署在沖繩本島。尤為緊要的是,先島諸島距九州約1400千米,距沖繩本島約300至500千米,距中國沿海地區反而更近,其中與那國島至臺灣之間僅128千米。因此,“有事”時將被迫在本地區惡劣的氣象、海象條件下實施海空機動,同時疏導居民避難,實施領土防衛。
總之,“力量喪失梯度”理論為日本強化西南地區防衛力量提供了理論支撐。由于現實中日本與其鄰國在西南地區存在資源和領土爭議,存在爆發沖突的潛在可能。而一旦在先島或先島附近發生武裝沖突時,要從九州或沖繩本島投入軍事力量,在情報搜集、指揮控制、海空優勢確保以及持續性補給等方面將會極為困難。因此日本意圖根據該理論,預先在先島諸島配置地面部隊,這樣不僅可以迅速應對不測事態,還可形成遏制中國海軍活動的威懾力。
日美實施聯合兩棲作戰訓練
防衛重心南移的深層考量
日本政府在《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防衛計劃大綱》、《防衛白皮書》等多份重要綱領性文件中公開表達了對中國海洋進出范圍的擴大化和常態化的擔憂,稱有必要繼續對中國軍事動向保持“警戒”。其《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指出,雖然美國的戰略重心有向亞太地區轉移的趨勢,但由于嚴峻的財政狀況,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必將受到影響,為此日本仍需具備獨立應對危機的能力。日本認為,由于俄羅斯經濟軍事實力的下降以及韓國軍力相對自身的劣勢,日本面臨的“北方威脅”大為緩和,同時鑒于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日本認為其周邊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尤其是西南方向蘊藏潛在安全威脅,因此,其防衛重心必須由東北轉向西南,以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沖突。具體而言,日本主要出于以下四方面因素的考慮:
第一,強調其西南航線的安全蘊藏潛在威脅。西南航線途經的沖繩群島—先島群島(日本稱“西南諸島”)是通往本土四島最為便捷的通道,關乎日本的資源輸入命脈,日本武裝力量的關鍵職能之一即是確保西南航線的安全。而日本強調西南地區兵力空虛,一旦該航線被切斷,日本將別無選擇,不得不將海上通道東移2000至3000公里,采用東南航線輸入戰略資源。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和軍事裝備的更新換代,特別是中國海軍的跨越式發展,突破“第一島鏈”向遠洋發展已成為常態,這些正常之舉使日本認為其西南方向面臨潛在威脅,并以此為借口,在其西南方向不斷增強、優化和調整作戰力量,強化軍事存在。
第二,把朝鮮半島的動蕩視為直接的現實威脅。日本軍事戰略重心南移也有針對朝鮮半島的意圖,一方面,日韓關系雖然在美國的調和下有所緩和,但因歷史、經貿等問題,特別是“獨島”主權之爭,兩國關系始終處于不穩定狀態;另一方面,朝鮮近幾年接連進行核試驗、發射人造衛星和試射彈道導彈等動作經常使兩國關系處于緊張狀態。朝鮮半島的軍事對峙也使日本從未放松對來自半島威脅的警惕。
第三,為美國實施“空海一體戰”提供理想的前方基地。日本西南地區在美國“空海一體戰”格局中處于戰略要沖,美國2010年版《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指出,要在“反進入”環境下威懾和打破敵人攻勢,必須依賴盟國的基地以克服距離障礙。所以,日本南移防衛戰略重心也有迎合美國實施“空海一體戰”的考量,旨在為美軍開設前方基地以改善“力量喪失梯度”。鑒于日本強化在西南一線島嶼的靜態軍事存在具有重要的威懾力,美國希望這些軍事存在能與其進行“空海一體戰”相整合而發揮協同配合效果。
第四,研判其北方的安全形勢大為改觀。“冷戰”結束后,日本北海道地區遭受大規模軍事入侵的概率不斷減小,雖然日俄在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仍存在主權爭端,且俄羅斯態度強硬,而日本對俄羅斯也始終心懷戒心,但總體而言日本的北方安全形勢已大為好轉,這就為日本防衛重心的轉移提供了現實可能和前提條件。
沖繩島:“西南防線”的指揮塔
“陸軍海戰隊”編練步伐加速。自衛隊認為,渡海登陸戰將成為未來重點作戰樣式之一,為此“13大綱”要求陸自“聚焦實現島嶼奪還和鞏固的目標而生成兩棲作戰能力”。突擊上陸是登陸戰斗中最關鍵、最激烈的階段,也是火力運用最復雜、最頻繁的階段。自衛隊十分注重兩棲登陸部隊作戰能力建設,要求最大限度發揮火力打擊效能為目標,確保“上得去、站得穩”。陸自西部方面隊從2014年起即招募九州地區游泳高手,打造“陸軍海戰隊”(實為兩棲作戰旅)。該旅由3個團級規模的專業兩棲戰斗部隊和1個戰斗支援營構成,總兵力約3000人。當前該旅司令機關已組建,但實戰部隊僅有第1團編練成軍,該團由原西部方面隊步兵團為基干組建而成,駐長崎縣佐世保市,人數600人。第2、第3團兵力約700至900人不等,擬從駐北海道的富余人員和裝備轉移而來,最晚計劃于2018年底前編練成軍。
陸自正在編練的兩棲作戰團將裝備AAV-7兩棲戰斗車
目前該部隊的編練已進入實質性階段。一是開展集成訓練和相關研究。目前該團正在通過兩棲戰斗車等裝備運用檢驗裝備效能,并研究兩棲戰斗車與MV-22“魚鷹”傾轉旋翼直升機聯合作戰的可行性。雖然先期采購的10多輛AAV7型兩棲戰斗車是舊款(總共將采購52輛),不過作為登陸戰使用的裝甲運兵車,這是唯一的選擇,可以彌補的是,MV-22不僅搭載人數多,由于是最新裝備,使用起來非常便利;二是耗資41億日元新建改建營房等基地設施;三是耗資109億日元興建MV-22投送部隊專用機場。
加強島嶼防空能力。駐沖繩縣那霸基地的陸自第15旅團是唯一的“離島(遠離海岸的島嶼)應對型”旅團,目前,其主力防空部隊第6防空群(該群司令部駐沖繩島南部的八重瀨分基地)正擴編為第15防空團(陸自炮兵團的規模大于炮兵群),擴編后的部隊下轄4個營,部署于西南地區多個重要島嶼。值得關注的是,擴編中的防空團不僅增加了中程地對空導彈數量和部署密度,而且導彈型號也實現了升級換代,首次采用了自行研制的新型03式中程地對空導彈,取代了原先的舊式“霍克”型導彈,此舉將大幅提升第15旅團的防空能力。此次編制調整意味著日本西南地區的防空力量的職能從傳統的地域防空升級為野戰防空。
采購瀕海戰斗艦支援“奪島”作戰。從今年起日本將購入3艘最新銳的瀕海戰斗艦,以加強離島沿海地帶的防衛。防衛省要求在該型艦艇在具備多樣化任務應對能力的同時降低建造成本,能夠同時遂行水面戰、反潛戰、掃雷戰等任務。該型艦艇最高時速可達40節。為降低造價,瀕海戰斗艦僅裝備主炮、艦對空導彈、近距反恐武器等。不過與其他護衛艦相比,新型護衛艦還將搭載SH60K型直升機和MQ8B型無人機,同時艦載對空和對艦雷達的天線裝備,以及艦載電子干擾裝置等裝備將實現集成化和小型化。新型瀕海戰斗艦未來主要任務有二,一是因艦載裝備火力較為貧弱,主要作為水面主戰艦隊的伴隨艦艇,在防空驅逐艦外圍實施警戒監視任務;二是在兩棲作戰旅實施“奪島”作戰時封鎖沿海并進行對地火力支援。
瀕海戰斗艦
新編第9航空團。為構筑和充實西南區域快反作戰體制,空自在力量編成調整改革方面動作頻頻,在廢止第83航空隊的同時,于今年1月31日在沖繩縣首府那霸基地正式新編第9航空團。具體而言,空自將駐筑城基地的第8航空團所屬的第304飛行隊整體移駐至那霸基地,加上目前已在那霸部署的第204飛行隊,該基地的F15戰斗機部隊保有量將增至2支,從而以此為基礎組建擁有40架戰機的第9航空團,這一調整已在今年3月部署完成。目前空自正耗資34億日元抓緊擴建改建那霸軍用機場及相關設施以滿足新部隊的駐扎。
2016年1月31日,空自成立第9航空團
先島群島“要塞化”
靠近中國臺灣的日本先島群島由宮古列島和八重山列島構成,其中與那國島是位于日本最西端的偏遠島嶼,面積僅28平方公里,只有1800多常住人口,不過該島軍事基地已于2016年4月啟用,是迄今為止自衛隊在沖繩島以南唯一建成使用的基地,分為南北兩塊,南側為主體部分,建有指揮大樓、兵營、訓練場等,面向與那國島港口——久部良港的基地北側設置了眾多各型天線群。這些天線有些用于內部通信、有些用于情報收集,旨在日夜監控穿梭于先島群島各主要水道的“周邊大國”艦艇編隊和各型航空器的通信情況。早在2014年,這片區域還是植被茂密的山谷,而今已搖身一變成為自衛隊構筑“西南防線”的關鍵支點之一。
雖然與那國島偏居日本邊陲,不過戰略地位關鍵,是日本最西南側的門戶,距臺灣花蓮縣只有110公里,距釣魚島170公里,從與那國機場起飛的戰機只要6分鐘即可飛臨釣魚島。陸自新編的第303沿岸監視隊構成了當前與那國島基地的主體部隊。“13大綱”要求自衛隊“以西南島嶼為重點,強化周邊海域警戒監視態勢的構筑”。為落實安倍首相的“最高指示”,從2016年起陸自正式在先島群島的軍事空白區域配置實戰部隊。隨著與那國島基地啟用時間的臨近,2016年3月末,陸自首先在與那國島這一日本最西端島嶼編制部署第303沿岸監視隊,以密切監視和偵察穿梭于這一帶的周邊國家艦艇編隊和航空器。
民眾參觀陸上自衛隊基地
根據防衛省內部資料,第303沿岸監視隊主體兵力配置于該島西部的久部良高地,各型監控雷達設置于島嶼中央丘陵地帶。考慮到固定式雷達等大型探測裝備定期保養和升級換裝時須關機,為確保上述設備關機期間仍保持全天候探測能力,該基地內還預留便于機動警戒隊(手持便攜式探測裝備)執行任務的足夠空間。
陸自在先島群島的兵員招募政策以“本土化”為指向,大量招募與那國島出生的當地年輕人,既滿足了人員需求又緩解了當地就業問題,可謂一舉兩得。事實上,第303沿岸監視隊官兵中有80%的士兵和士官都來自沖繩縣所屬的島嶼,而其中與那國島土生土長的又占到了近一半。所以說,先島“鄉土部隊”構成了日本“西南防線”的中堅力量。
繼與那國島基地之后,自衛隊下一個“要塞化”西南島嶼的目標是石垣島,該島早在17世紀以前就有人居住,位于該島東部的宮良川是石垣島最大的河流,為先民提供了農業灌溉所需的水源。2016年2月北朝鮮試射導彈期間,航空自衛隊“愛國者”防空導彈部隊和陸上自衛隊所屬警備、救災部隊曾在石垣島緊急展開。然而島上并沒有常設軍事基地和相關設施,為人員裝備的長期部署帶來了困難。位于石垣島中央地區的于茂登山是沖繩最高峰,自衛隊計劃在位于山麓和山腳的坡地上興建軍事基地。
根據陸上參謀部披露的信息,陸自擬在該島靠近石垣市市區周邊新建長寬均為600米的基地,含地面和地下射擊訓練場以及地下彈藥庫。該基地預定駐扎部隊為以陸自第15旅團所屬步兵聯隊(相當于步兵團)為主體的“國境警備隊”、地對艦導彈部隊和地對空導彈部隊,“以在戰時阻止敵軍靠近本島”。
將先島群島“要塞化”的另一大動作是修建軍用機場。目前分布在先島群島的石垣島機場、下地島機場、宮古島機場都是民用機場,而且飛機跑道較少較窄,人員裝備吞吐能力偏弱。下一步,自衛隊擬修建改建西南諸島的民用機場,使之能起降自衛隊飛機。除沖繩地區外,尤其要新建位于沖繩西南先島群島的下地島機場、多良間島機場、石垣島機場、與那國島機場等多個軍用機場,這些機場距離臺灣只有150至400公里,是自衛隊戰時非常重要的前沿。
主要參考文獻:
[1](日)防衛省.平成28年版防衛白書[EB/OL].http://www.mod.go.jp/j/publication/wp/index.html,2016-08-02
[2](日)防衛省.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平成26年度—平成30年度)[EB/OL].http://www.mod.jp,2013-12-18
[3](日)統合幕僚監部.主要部隊などの所在地[EB/OL].http://www.mod.jp,2016-04-15
[4](日)防衛省.平成26年度以降に係る防衛計畫の大綱[EB/OL].http://www.mod.jp,2013-12-18
[5](日)田村尚也.28年度陸自予算要求「島嶼防衛戦略」[J].軍事研究,2015(11):48-60
[6](日)福好昌治.28年度海自予算要求「中國海軍を睨み最大限要求」[J].軍事研究,2015(11):61-71
[7](日)小林春彥.28年度予算要求「3自衛隊の航空戦力」[J].軍事研究,2015(11):72-83
![]() |
![]() |
Copyright © 2008-2013 www.fjdsappcd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丘邀伴旅游 版權所有
郵編:476000 [豫ICP備12024955號]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1140277085650XB 旅游許可證號:L-HEN14022 經營范圍:旅游業務及互聯網銷售 投訴電話:0370-32896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