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日之前,估計沒幾個中國人知道傅園慧是誰;而在8日之后,應該沒幾個中國人不知道她是誰。這位90后游泳小將8日在里約奧運會上接受媒體采訪時,充滿活力的豐富表情,夸張率真幽默的表達,在中國互聯網上迅速流傳,成為熱門話題。個性鮮明的傅園慧是90后的一個代表,她也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年輕人的另一面。
里約奧運開幕不久,傅園慧就徹底紅了。網友說,她是游泳界的“泥石流”,說她是“洪荒少女”,說她是移動的“表情包”。

可能你只看到她的表情包,卻不知道,為了來到里約,這個笑容燦爛的90后姑娘戰勝了疾病,戰勝了心理。她說自己曾跌入“雙重低谷”,但現在,她的笑才是奧運最好的故事。
與傅園慧的熱情奔放形成對比的,是小將張夢雪在奪金前后一直都不變的那種沉穩和淡定。網友說她“一臉冷漠”,有的甚至評論說:一臉不高興的樣子看著就讓人放心。

里約奧運會上,我們還見證了孫楊被人身攻擊后,用英文霸氣回應:“I am the king, I am the new world.(我才是泳壇的王者,我已經進入新的世界。)9日,孫楊在男子200米自由泳決賽中奪冠,以勝利證明誰才是真正的強者!

自信、霸氣、夸張、率真、幽默,奧運賽場上不一樣的90后,向世界展現出了中國年輕人的另一面。
很長時間以來,中國90后一代已經成為中國和世界輿論的焦點。他們的形象和特點受到高度關注,所謂網絡直播或網絡劇等眾多新的文化現象都彰顯了他們的現實“能見度”。實際上,隨著時間推移,中國的青年主體已由80后轉到了90后,90后在社會各領域凸顯了自身存在。他們對中國未來發展方向和社會形態將產生決定性影響。
隨著當今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越來越重要,90后一代中國青年的全球意義和作用也開始凸顯。一些西方觀察者或持類似視角的人原來覺得這代年輕人一定會按他們那套理念來,因為這些年輕人不像前幾代人經歷過艱難和更多的傳統教育,而是在開放環境下長大、見過西方來的東西,當然會認為西方比中國好。但“帝吧出征”和對一些支持“港獨”“臺獨”的明星的唾棄等,突然讓那些觀察者發現中國的90后和他們的想象很不相同,這讓他們感到莫名驚詫甚至焦慮。雖然90后的表達形式和前幾代人確實不同,但在如中國認同這樣的大關節上,90后反而表現得相當強烈。這不但與西方一些人對中國未來和年輕人的期望大相徑庭,其實也讓不少國人覺得困惑。那么,我們究竟如何客觀認識90后中國年輕人與世界的關系? 90后常常被與80后并提。兩個年齡群體確有相似一面,他們都是在中國歷史上最富裕和最開放的時期成長起來,都置身互聯網時代,也都是中國二十多年獨生子女時期的孩子。他們都相對見多識廣,有更高的教育水準和更開闊的視野,無論國際經驗還是生活水平都高于過去幾代人。當然,兩個群體也有相似弱點,比如承受困難以及人際交往的能力有所不足。
除了相似性,兩個群體也有很明顯的背景差異,80后成長于改革開放初期,他們的童年時代還是社會剛剛開始進入溫飽階段,中產群體遠未壯大,眼界和生活水平等也還有所局限。90后則成長在一個中國發展速度和生活改變最快的時代。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重要標志之一是電視的普及,80后可以說是“電視一代”。上世紀90年代中期后互聯網開始普及,在此時期成長起來的90后才可以說是真正的“網絡一代”。
這些差異使90后展示出很多不同于80后的特點。首先,80后往往和長輩處在同一平臺,為了彰顯自身存在,他們往往刻意和前幾代人求異。但90后成長在網絡時代,已有自己相當完整的世界,他們對長輩往往相對尊重,對上幾代人并沒反感。正因90后有其平行展開的自我世界,老一輩人往往并不了解他們的想法。比如來自漫畫文化的“二次元”文化經驗,就是一個近乎自足、異常豐富的空間。這些文化和生活形態往往令成年人感到陌生。 其次,90后見多識廣,他們在網絡或現實中獲得的國際經驗十分豐富,他們對自身生活的期望和當年已經不同。中國社會中等收入者的比例最近幾年迅速擴大,社會保障等也已開始完善,因此90后基本生存沒有問題。而且由于無遺產稅,上兩代人奮斗得來的財富會被他們無條件地繼承,他們未來能夠擁有的財富是過去幾代人難以擁有的。這些都使他們開始逐漸和西方青年一代處在了同一個平臺上,比前幾代更加自信平和。
今天,90后一代的眼界和視野遠比當年從相對封閉環境中長大的那幾代人寬闊。老一代中很多人當年突然看到西方生活富裕的情景時頓感震驚,我就曾聽到一位前輩講起上世紀70年代末到美國看到巨大超市時的極度震撼。
現在年輕人很多都有國際經驗,其知識面和互聯網帶來的新感覺較之過去更寬更多。處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樣的平臺也讓他們在認識上更加理智,對西方不盲目崇拜,觀念更有彈性,從個人現實出發做出理性選擇的能力更強。很少見到90后留學后說拼了命也要留在西方國家,他們往往客觀考量哪里更有發展空間,其實最終選擇回國的更多,因為現在在中國發展并不比在西方難,生活條件也并不差。還有一點就是90后一代心態比較放得平,他們是更加能夠“平視”西方的一代人。
當然,90后對中國的現實也有許多新的或更高的要求,比如對環境、個性發展、生活形態、個人權利等。這些要求其實也正是來自他們的“見多識廣”。更加關注個體的感受、尤其是幸福感是90后的突出特點之一。某種程度上,這種指向幸福感的期望也讓他們對中國今天的發展有更多認同,對中國社會的進步有更多期許。
雖然對中國的現實有著諸多要求甚或不滿,但平和自信的心態和對個體幸福、社會發展的同步期望,都避免了90后產生某種激進的訴求。何況中國已有較高水平的豐富生活體驗和相對成熟且有表現力的大眾文化,這些都在90后中得到認同。中國在現有基礎上進步才是他們的內在要求。雖然他們的表達方式和思考路徑在很多方面和前輩不同,但他們的國家認同和社會認同是一以貫之的。正因如此,他們參與“帝吧出征”,在臉譜網站上秀中國的山河和美食之美,用各種個性化的表達來展現這種認同。這些現象在上幾代人中往往難以一見。 當前90后一代的現狀表明,一個發展迅速并且更趨開放的社會不會讓年輕人疏離或脫離社會主流,而是形成平行中有認同、差異中有和諧的關系。中國現代歷史發展是一個連續過程,既有特長也有局限的90后是這個過程的一個新因素。社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表現為讓自己的年輕人產生更大的認同感,社會和國家也會因之形成更大的凝聚力。中國人未來會更自信,相信90后也會有更好的機會把國家帶到更高平臺。
綜合:人民日報微信(ID:rmrbwx);環球時報(ID:hqsbwx),作者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本期編輯:胡洪江、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