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丘旅行社
      商丘春秋旅游總公司官網
       首頁 >> 簽證中心 >> 
      Warning: Illegal string offset 'classname' in /www/wwwroot/sqchunqiu.com/view.php on line 36
      危險了!這個被看不起的國家正在趕超中國 !我們會被吊打么?

      “ 中國小看了印度,而印度卻沒有高看中國。”


      印度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狄伯杰的這句話,精準的道出了中印之間的“瑜亮心結”。


      既然,“ 纏斗”是中印之間的主旋律。那么,我們就需要好好的審視這個對手。


      據英國宏觀經濟咨詢機構、企業研究中心(Cebr )在本周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印度明年將超越英國和法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一年之內即完成“趕法超英”,印度的這一壯舉超過了當年的中國奇跡

      中國當時是用了兩年,分別在05年超過法國、06年超過英國。


      所以,這一現象值得我們去警惕,按照印度現在的經濟增速,其僅需要10年便可成為僅次于美國、中國的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值得一提的是,Cebr在報告中還預計,到2032年,中國才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比它之前給出的時間推遲了一年。


      這篇報告最大的意義,在于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在未來的亞洲競爭中,面臨的緊迫現狀。即:


      一,印度 —— 中國這個潛在的勁敵,發展正在加速,我們需要改變以往的眼光,并認真對待這一事實;

      二,中國若想盡快趕超美國,還需要期待美國犯錯;

      三,中國在未來的競爭中,不能犯任何錯誤,也犯不起。


      ▌不得不防的印度


      中國和印度都是世界文明古國,彼此之間有著兩千多年的交往史:卻最終不能像法德那樣結成秦晉之好。“洞朗對峙”反映了雙邊關系的脆弱性,這背后是無法調和的地緣矛盾,正是這種矛盾注定了龍象之間的纏斗。


      其一,中印之間存在歷史矛盾無法互信。如,


      首先,充滿爭議的邊界線。當印度還在英國殖民時,便開始蠶食和分裂西藏,并劃了侵蝕中國西藏領土的麥克馬洪線。

      其次,發生在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當時,印度輸了戰爭,但印度的主流精英階層和民眾卻一直視那場戰爭的結果為“恥辱”。

      因此,心里一直不服氣,天天嚷嚷著要尋找機會再戰雪恥。


      其二,“一帶一路”與 “東進政策”的國家戰略沖突。


      印度曾明確反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計劃,他們認為該計劃嚴重壓縮了印度的戰略空間。


      而為了抵消我國在南亞日益強大的影響力,戰略焦慮使印度在2014年提出了“東進行動政策”,其目標范圍從周邊國家擴大至東盟(亞細安)、日本、澳大利亞等亞太地區國家。


      最近美國、日本等國搞出來的印太戰略,其實就是印度東進政策的體現。

      不僅如此,印度還構思了所謂的“香料之路計劃”和“季風計劃”,目的只有一個: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工程。


      其三,咽喉要道之爭。


      洞朗之爭的背后,是中印對各自國家安全的考慮。洞朗本是不毛之地,但戰略意義重大。在洞朗能夠俯瞰整個印度東北的七個邦和北部的幾個主要邦,誰在這里占據上風,就等于扼住了印度雞脖子。


      而在印度軍事專家認為,洞朗同樣是印度向中國發起進攻的據點,所以,處于這層考慮,中國在洞朗也絕不可能退讓。


      所以,日后隨著印度的經濟實力的快速崛起,中印之間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


      ▌印度早已不是那個“阿三”


      歷史用無數個血淋淋教訓,告訴我們:輕敵,乃兵家大忌。既然我們和印度注定了是對手,就更需要認真對待這個對手。


      事實上,這些年,印度早已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個“阿三”了。


      其一,中國和印度經濟增速已現死亡交叉。


      過去30年間,快速的經濟增長是中國崛起的一大象征,我們實現了趕英法超德日,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現在風水輪流轉,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時,印度卻迎頭趕了上來。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顯示,2017-2018年印度經濟增速為7.2%,2018-2019年增速為7.7%,都比我國的經濟增長快。現在,印度已經中國手中奪走亞洲乃至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的光環。


      其二,印度已經超越中國成為外商直接投資首選目的地。


      在安永的印度吸引力調查中,印度早在2015年就已超過中國,成為外商直接投資首選目的地。


      而且印度的城市也展示出了強勁的發展動力,在今年2月仲量聯行發布的 “城市發展動力指數”全球30大城市榜單中,印度取代中國,成為上榜城市最多的國家。


      其三,中國在老齡化,而印度卻有著巨大的人口紅利。


      所有的競爭,最后都會轉化為人口的競爭,尤其是年輕人口。


      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一大隱憂就是人口老齡化,預計2025年,中國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這意味著創造價值的勞動力減少,屆時招工難、養老壓力將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的重要矛盾。


      此時的印度,卻擁有著巨大的人口紅利。目前印度半數人口年齡低于25歲,2/3的人口年齡低于35歲,平均年齡僅為26.2歲,可謂正當年。

       

      當下印度,就猶如20年前的中國,可謂是萬事俱備,只差時間。“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十年之后,我們口中的那個“阿三”必將讓我們大吃一驚。


      ▌小結


      50年前的那場邊界戰爭,中國勝的那么的容易和爽快,以至于在之后的歲月里,我們一直用斜視的眼光在看我們這個鄰居兼對手。而為了避免日后的驚慌失措,現在該是摘掉“阿三”這個有色眼鏡的時候了。我們現在需要認真思考:當印度有實力和中國掰手腕時,我們該怎么辦?



      延伸閱讀: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外形

      作者:劉麗娜,來源:中國證券報 


      近期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封面再度聚焦中國,它以《銳實力——中國影響力的新外形》為題,講述了這家很有國際影響力的媒體眼里,當下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出意料,這家極擅長讓文字能以“視覺說話”的高端期刊,又一次制造了一個視覺沖擊力極強的封面圖片: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地球上,長滿了鋼鐵質感的銳刺。


      這張圖片,看起來有點像狼牙棒,有點像病毒,讓人印象深刻。看到這張圖片的人,如果對中國國情是個“素人”,必然會對中國產生恐懼與焦慮。可以說,這種恐懼與焦慮,代表了西方輿論和精英階層對當前中國不斷上升的綜合實力的內在情緒。


      不得不承認,《經濟學人》的采編者具有極高的專業才華。問題是,這張封面所傳達的可能更多是偏見。


      毋庸諱言,中國改革開放40年,經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國際影響力也水漲船高。尤其是近幾年,中國在國際舞臺的地位更是顯著上升,正如官方表述,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偉大復興的夢想。


      而這一切,需要有經濟支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久前閉幕,在會后發布的長達4800字的新聞通稿里,有一個極不尋常的重要數據——7.1%。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中國經濟的年平均增速。這個增速毫無疑問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首,高于前幾年叫嚷著要“超過中國”的印度經濟的五年平均增速(6.9%)。以這個速度計算,中國五年來的經濟增量超過了作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2016年GDP規模。盡管中國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強調速度,但保持必要的增速是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


      這讓人不禁想起在2010年,前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提到,中國經濟一年就新增出一個韓國的規模,世界需要適應這個新的經濟現實。作為國際戰略家,佐利克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預見到世界力量變化的現實與趨勢。從2005年就提出中國要做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到如今美國特朗普政府在國家安全報告中明確把中國定為“戰略競爭者”,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這讓一些人引以為榜樣,一些人則越來越感到擔憂乃至恐懼。


      愿以中國經濟為榜樣者,多數是發展中國家。近年,也有越來越多發達國家對學習中國感興趣。比如,西班牙加利西亞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里奧斯就說,中國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不僅讓西班牙人羨慕,也讓他們悄然效仿。


      對中國影響力上升最感難受的當然就是守成大國美國。此外,一些老牌大國,主要是西方七國,對快速崛起的中國也仍不適應。在民粹之風盛行中上臺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依然致力于維護“美國第一”、“美國優先”、“美國秩序”。


      如果從自上世紀40年代二戰后已主導國際秩序70余年的美國角度看,維護第一的地位無可厚非。這個長期以來獨一無二的地位就是美國的國家利益,無論哪個黨派上臺都一樣。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榮休所長伯格斯滕曾對筆者說,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權力的轉移都不是守成大國主動出讓的,而是要靠后來者自己爭取的。


      實際上,中國很多有識之士對自身的實力有清醒的認識,中國對發達國家仍在學習追趕期。在處理與世界的關系時,中國用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以合作共贏促發展,真誠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而不是遵循以往大國的零和博弈。


      然而,對于美國和西方,尤其是媒體與精英階層,對中國的成見與偏見根深蒂固。要想改變在他們眼里的中國國際形象,需要時間、需要實力、需要持久釋放的善意。當然,中國當前取得的成功經驗絕不是世界唯一的經驗,各國需要根據自家國情,自我探索。


      全球化研究專家、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對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力一直有深刻認識,認為英國在西方七國中率先宣布加入亞投行已經是一個明示。他同時告誡,中國未來發展最該警惕的是,不要成為自身成功的犧牲品。


      居安思危,知危圖安。幸運的是,中國對此已有警示。


      再回想一下《經濟學人》的封面圖片,中國人其實也不必對西方媒體的偏見感到不安。事實上,在綜合實力繼續攀升的未來之路上,中國將面臨更多這樣的偏見之作。對此,中國該云淡風輕,保持平常心。因為類似報道不會阻斷中國發展的腳步,況且,這些西方媒體人對自己國家常常也是這樣的態度。



         Copyright © 2008-2013 www.fjdsappcd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丘邀伴旅游 版權所有   郵編:476000 [豫ICP備12024955號]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1140277085650XB  旅游許可證號:L-HEN14022  經營范圍:旅游業務及互聯網銷售    投訴電話:0370-3289679  
      亚洲成眠在线观看毛卡片_亚洲日韩欧美综合在线_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_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1. 亚洲一本大道中文在线 | 中国久久精品综合网 | 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国产 | 日韩精品受辱视频在线看 |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永久 | 在线观看91免费精品国产拍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