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丘旅行社
      商丘春秋旅游總公司官網
       首頁 >> 簽證中心 >> 
      Warning: Illegal string offset 'classname' in /www/wwwroot/sqchunqiu.com/view.php on line 36
      中國首顆碳衛星發射成功 搭載“利器”幫助監測霧霾


      發射現場。新華社 任暉 攝

      新華社酒泉12月22日電(記者董瑞豐、李國利)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12月22日3時2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碳衛星”)發射升空。

      據中科院空間中心副主任、碳衛星工程副總指揮龔建村介紹,該衛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續在軌穩定運行,將使我國初步形成針對重點地區乃至全球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監測能力,對充分了解全球碳循環過程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提升我國在國際氣候變化方面的話語權。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濃度已經上升到2500萬年以來的最高值,并依然呈上升趨勢,地表溫度也在逐年升高。溫室效應正直接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精確監視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狀況已成為有效開展氣候變化研究和應對的迫切需求。

      本次發射的碳衛星作為我國首顆用于監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學實驗衛星,圍繞全球氣候變化這一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全球性重大問題,以大氣二氧化碳遙感監測為切入點,利用高光譜與高空間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測儀、多譜段云與氣溶膠探測儀等探測設備,通過地面數據接收、處理與驗證系統,定期獲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圖,大氣二氧化碳反演精度將優于4ppm(百萬分比濃度),使我國在大氣二氧化碳監測方面躋身國際前列。

      碳衛星是科技部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升我國全球二氧化碳監測能力部署的一項重大任務。通過863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與應用示范”重大項目立項實施。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負責工程總體;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衛星系統,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制有效載荷;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負責地面數據接收處理與二氧化碳反演驗證系統的研制、建設和運行。

      負責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制。此外,本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自主安排研制的1顆高分辨率微納衛星和2顆高光譜微納衛星,有效載荷由中科院光電研究院研制。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43次飛行。

      “千里眼”如何“看”二氧化碳?——詳解我國首顆碳衛星

      12月22日3時2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這是我國首顆、全球第三顆專門用于“看”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衛星。

      太空中怎么能“看”到二氧化碳?“看”到了二氧化碳又有什么用?這顆衛星還帶了哪些“高精尖”科技?記者采訪相關專家,揭開碳衛星的神秘面紗。

      “千里眼”看顏色識氣體

      從厚厚包裹著地球的大氣層中,識別出哪些氣體是二氧化碳,還要畫出一張張“動態圖”——碳衛星需要安上特制的“千里眼”。

      本次發射的碳衛星,搭載了一臺高光譜與高空間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測儀。這臺探測儀的工作原理,是在可見光和近紅外譜段,利用分子吸收譜線探測二氧化碳濃度。

      用通俗的話說,就是通過看“顏色”來識別二氧化碳氣體。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鄭玉權解釋,太陽光經過空氣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對許多精細的顏色有了不同程度吸收。通過光學儀器對這些色彩進行非常精準的測量,可以反向推算出二氧化碳分子數量,從而得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碳衛星項目要求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監測精度優于4ppm(百萬分比濃度),即是說,當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變化超過百萬分之四時,“千里眼”就必須發現。

      長春光機所助理研究員藺超說,長春光機所為此制造了大面積衍射光柵,相當于在頭發絲的寬度上劃出200余條形狀和直線度要求很高的刻線,“這樣的精密元件,如同細密梳子,才能過濾出更為精細的色彩”。

      地面觀測點也能搜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數據,為什么還要發射衛星?碳衛星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楊忠東說,全球二氧化碳地面觀測站點總共僅有數百個,難以滿足監測需求,只有用衛星俯瞰,才能繪制二氧化碳分布的全景圖。

      “碳排放”要有中國數據

      掌握全球的二氧化碳分布狀況有什么用?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總工程師李加洪說,在碳排放數據上知己知彼,對提升我國在國際氣候變化方面的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

      全球變暖、極端天氣……嚴峻的氣候變化形勢面前,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然選擇。碳排放的量化監測是各國最終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的重要技術基礎,在所有的碳排放量監測手段中,目前只有星載高光譜溫室氣體探測技術既能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進行高精度探測,又能獲取全球各區域的氣體濃度分布數據。

      正因如此,各發達國家紛紛研發專用衛星。由于技術難度極高,目前僅有兩顆衛星從太空監視地球溫室氣體排放:一顆由日本2009年發射,一顆由美國2014年發射。

      李加洪介紹,我國發射的碳衛星通過地面數據接收、處理與驗證系統,定期獲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圖,使我國在大氣二氧化碳監測方面躋身國際前列。

      “持家先要有賬本,這個‘賬本’就是我們自己監測到的碳排放量。” 李加洪說。

      “高精尖”未來有望測霧霾

      碳衛星上除了搭載二氧化碳探測儀,還有另一件“利器”——多譜段云與氣溶膠探測儀。這臺探測儀可以測量云、大氣顆粒物等輔助信息,為科學家精確反向推演二氧化碳濃度剔除干擾因素。

      多譜段云與氣溶膠探測儀雖然不是“主角”,但可能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楊忠東說,多譜段云與氣溶膠探測儀能監測大氣中的顆粒物,可以幫助氣象學家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并為研究PM2.5等大氣污染成因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研究人員表示,具體如何監測霧霾,要等碳衛星傳送回第一份數據后再做分析判斷。

      此外,碳衛星實現全球觀測,是衛星平臺頻繁調整姿態、“翩翩起舞”的結果。在此過程中,科研人員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實現了技術跨越發展。


         Copyright © 2008-2013 www.fjdsappcd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丘邀伴旅游 版權所有   郵編:476000 [豫ICP備12024955號]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1140277085650XB  旅游許可證號:L-HEN14022  經營范圍:旅游業務及互聯網銷售    投訴電話:0370-3289679  
      亚洲成眠在线观看毛卡片_亚洲日韩欧美综合在线_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_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1. 日韩亚洲国产欧美在线 | 亚欧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 天天天天香蕉线视频国产 | 日韩精品少妇视频网 |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