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丘旅行社
      商丘春秋旅游總公司官網
       首頁 >> 簽證中心 >> 
      Warning: Illegal string offset 'classname' in /www/wwwroot/sqchunqiu.com/view.php on line 36
      35歲當市長,39歲副廳級,為何寧愿辭官回歸生活(深度)


      他本淡泊仕途,卻不到35歲就當了冷水江市的市長,39歲就成了副廳級干部,曾是婁底市委常委、秘書長、副市長,兼市經開區書記、主任,他叫李向群。2008年,他不僅辭去所有領導職務,而且連公務員身份、工資及社保等等都主動地徹底放棄了。他的急流勇退“裸身”辭官,在婁底乃至湖南省內朝野引起軒然大波,他也由此被稱為傳奇。而他辭職后的境況如何,對官場、對生活、對人生、過民族未來,又有著何種特殊體會與思考?


      李向群讓身份的高度徹底歸零,南下創業,眾多私企大佬向他伸出橄欖枝,他選擇了在湖南還是一張白紙的劉祖長,只身一人到長沙開始了湖南灣田集團的創業之旅。這幾年,他率領的湖南灣田集團旌旗所至,聲名鵲起。然而,經商致富也不是他的追求。


      一般人能在官場和商場這兩個跨度極大的領域,轉換自如,做得風生水起,已經足以驕傲了。他已年滿五十,卻還在規劃第三段人生……


      李向群:不是傳奇,我只是回歸生活本身


      一個人成不成功,要看你影響了多少人,給了多少人以幫助,得到了多少人的尊敬和認同。人生在世,當官不重要,賺錢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生活得有尊嚴,內心感到充實和幸福。


      當繁華落盡,榮光不再,生命的脈絡清晰呈現,要看自己是否守住了人的本分,是否為社會做了有價值的事。 ——題記


      顛覆:辭官下海,凈身出戶,省內廳級干部第一人


      記者:漣鋼起步,到共青團婁底地委負責人,再到新化縣委副書記,而后是冷水江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一直到婁底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副市長,你的仕途可謂順風順水。從湖南大學國際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碩士學位,到新加坡總統納丹親自頒發的管理經濟學碩士學位,你一直是湖南省年輕后備干部重點培養對象。只需按部就班,前途不可限量,但你為什么選擇了下海?


      李向群:一是源于“自私”,當官意味著“責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意味著失去“自我”。責任驅使我要把每個崗位都干得比別人好一些,長此以往,心已累了;加之天生不太喜歡官場文化,總有不入流之感。


      我是一個真性情的人,在官場保持本真是很難的,我追求按自己的理念去工作和生活,在官場也許永遠都做不到,于是選擇了逃避,不想承擔那么多責任,失去那么多自由。


      二是從內心里有些排斥特權。很久以來,很多官員習慣于在特權中生活,我在享受特權的同時,常常有良心之痛。母親沒讀過多少書,卻自小教會我做人的本分,不拿不該拿的東西,不欠不該欠的人情,母親是唯一支持我下海的親人,她認為我當平民后就不會欠人人情了。


      三是人一輩子完全沒必要一條路走到黑,多一份經歷,就多一份生命的色彩,自己也有足夠的信心去管好一家企業。


      四是國家養的“官員”實在是太多了,也許什么人才都缺就不缺“當官”的,官場也確實有大量的人才閑置著,很多公務員終其一生,回頭想來,“到底為這個社會做了什么?”恐怕很多人的答案都不會精彩。


      2004年,當婁底市開發區完全起勢后,我認為自己“啟動開發區”的使命已完成起,我就向市主要領導提出辭職,因領導刻意挽留而沒有實現。我自己定的期限是45歲以前必須成為“自由人”,于是在2008年快45歲的時候,以“辭去公職”的名義向省委辭職,當時蔡力峰書記提出向省委申請讓我轉正廳級提前退休下海,被我婉言謝絕,我想要下就徹底的下,帶著公務員身份做與公務無關的事,于心何安?8月份省委正式批準我辭去公職,像我這樣連工資、社保都主動不要的廳官,省里我也許是第一個吧。


      記者:你在官場的主要經歷有哪些?在官場20多年,你覺得自己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是什么?


      李向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是官場的另類,不跑不送不串門,仕途異乎尋常的順利,也屬奇葩。在漣鋼團委的時候,被抽調參與組織團省委的大型活動,給人留下了能干、肯干、能寫的好印象,于是,共青團婁底地委就把我給要了過去。


      1992年,我正打算離開團委,共青團婁底地委民主投票選副書記,沒有正式候選人,符合條件的對象有好多個,50多個人有40多個人投了我的票,組織很意外,我自己也很意外。我受命上任,不久就主持全面工作。這兩年半時間是我仕途生涯很開心的一段時光,我們一班人開創了團地委一個新時代,“希望工程”、“團辦實體”、“青年社會化服務體系”……多項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連續被評為全省“紅旗團委”,團干、團組織之間的氛圍高度融洽、友好,至今婁底團干們還津津樂道那一段歲月。


      1995年底,我調任新化縣委副書記,分管黨群和工業經濟工作,1996年夏天新化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我負責一線搶險指揮工作。從7月16日凌晨2點帶機關干部上梅提護堤,到洪水漫過大堤3米淹沒全城85%,到洪水退出去,當時的街道都變成了河道,七晝夜我沒在床上睡覺,幾乎是在指揮船上奔走于各搶險點。


      其間7月16日凌晨4點時,親自到下游巡堤發現了防洪堤穿孔,當即組織堤下群眾疏散;組織化工倉庫緊急轉移梅堤邊4.7噸劇毒氰化鈉;動員連夜趕制300個木排接送被困群眾;每天安排做2萬個饅頭分送給在屋頂上避難的市民……每天都要用掉幾塊手機電板。


      作為救災的主要指揮員,我第一次感到被那么多人需要,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洪災中,新化居然沒死一個人,被當時的常務副省長周伯華稱為“奇跡”。一個星期沒日沒夜地指揮抗洪,本來就很瘦的我又瘦了8斤,半個月后回婁底家中,老婆見了就哭。


      在當冷水江市長期間,恰逢宏觀經濟最低迷時期。冷水江幾大主要工業產品銻、煤、鐵等價格均處歷史低位,庫存嚴重,財政捉襟見肘,甚至連公務員工資都經常不能按時發放。盡管如此,市政府仍千方百計完成了城市防洪堤建設、城區主要道路改造、金毛公路硬化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并全面啟動了舊城改造。然而,即使這樣,每次下鄉視察,看到破舊的學校和衛生所,發現連老百姓最基本的求學就醫需求都得不到保障,我內心都會充滿深深的無力與無奈。


      婁底市開發區是1992年批準成立的,但擺了10年,還是一幅藍圖、一塊招牌,沒有征回一寸土地,沒有開工一個基建工程,沒有落實一個招商項目,甚至沒有一分錢啟動資金,是名副其實的“四無開發區”。我在新加坡學成回來時,當時的市委書記張建功找我談話本是要我主管工業經濟工作的,后來當時的市委副書記兼開發區書記馮長庚同志向建功同志建議我去做開發區,說開發區叫李向群去做,如果他也不做起來,就不要做了。


      當時開發區連個辦公場所都是租的,人員都是抽調的,有點資歷的人誰也不想去,但我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安排,擔任開發區書記兼主任,我想事在人為,做起來了就是給婁底一個貢獻,做不起來我就下海。我第一個把人事關系轉到開發區,成為了開發區在編的第一個成員。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感染了第一批開發區人,大家也紛紛把工作關系辦到了開發區,開始了不計報酬、頑強拼搏的創業之旅。十幾條道路同時開工,婁底城北數百臺施工機械穿梭在山嶺之間,一片熱氣騰騰的景象。


      “以企業化管理的手段打造服務型團隊,以誠信、厚德的理念贏得投資商的信任”,當時經開區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團隊形成了強大的氣場,誰也想不到當時開發區的一群散兵游勇在全市大合唱比賽中奪得了第一名,文化局給我們排練合唱的老師說他從沒遇到過這么紀律嚴明、士氣高昂、凝聚力超強的團隊。


      需要說明的是,啟動開發區是在財政沒有投入一分錢的情況下完成的,開發區征的第一塊地是投資商朋友借的,工業園用地是在沒辦用地手續狀態下強行開工的。當時我簽了11個工業項目招商合同,用地還是一片荒山野嶺,為保證合同工期,我在無錢報批土地的情況下強行開工,當時大家都擔心受處分,我說一切由我負責,你們處級帽子砍掉一節就剩下不多了,我是個廳級砍掉一節還剩一節。為了讓土地合法使用,我請蔡力峰書記把省國土廳葛洪元廳長請到了開發區。


      我對廳長說,廳長,今天請您來是當面向您負荊請罪,我暫時沒錢辦用地手續,資料早報上去了,就缺點錢交報批費,我之所以提前強行開工是兌現合同承諾,11個工業項目都是真的,合同都在這,違規用地您處分我,但還請您把臨時用地手續做特殊情況給我辦了。


      葛廳長一路和我們在工地山嶺上邊走邊看,到山頂時,廳長當面打了3個電話,“我現在在婁底開發區施工現場,他們是真心做工業項目,你們把他們的臨時用地手續給辦了,報批費用緩交……”那一刻,我的眼淚奪眶而出。


      幾年下來,在政府沒有直接投入的情況下,我們硬是把一片荒山野嶺變成了一個嶄新的現代化工業園,入園項目幾十個,財政收入從幾百萬元躍上2億元臺階。從全省啟動最晚的開發區一躍成為省重點開發區。可以說,婁底城北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和一波接一波的招商活動成為當時婁底最美麗的風景。


      我還先后兼任過一年的市委秘書長,兩年副市長。在秘書長任上,據說是市委辦系統組織的活動最多氣氛最好的時段,當時還兼經開區書記,迎來送往接待應酬的秘書長工作我很不稱職,幾乎從來不陪書記視察工作,主要精力還是放在開發區,后來在常委會上書面請辭秘書長職務;副市長分管財貿金融招商,兩年間工作還算順利,分管系統的兄弟們挺留戀的……


      2008年,主持完開發區啟動五周年紀念大會,我向四大家一把手提交辭呈,辭職書里我表達了我的感恩之情:“我一個官癮不大的人,當官當得比別人都順,一個想做事的人,總還能夠找到做事的平臺,一個想追求點內涵的人,總是能得到深造的機會,甚至還學到國外去了。所以我充滿感恩,沒有怨尤。感謝命運,感謝組織。”


      重建:看透、放下、自在,回歸生活本質


      記者:目前很多公務員處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有很多人很迷茫。從政那么些年,你是怎么看待公務員這個職業的?


      李向群:1997年,在新化一次年度千人干部會議上,我就說過這個問題。當時正值國企改革高峰,大批被看作國家主人翁的國企職工失業下崗,我說主人翁都下崗了,靠主人翁養著的公務員們憑什么能高枕無憂?所以公務員應該有職業危機意識,國家管理遠不需要這么多公務員


      另一方面,國家公務員并不好當,自由度會越來越小,責任會越來越大,特權也會慢慢消失。如果說當時這些話有些超前的話,那么習李新政下這種趨勢已越來越明顯了。


      我們知道,權利的所有者是人民,公務員只是權利的使用者,總有一天是要還權于民的但過去的幾十年,我們完全扭曲了這層關系,公務員享受了很多不該享受的特權。


      未來,公務員的角色定位將回歸本位,靠納稅人(老百姓)供養的公務員將真正成為老百姓的“公仆”、“守夜人”,公務員的去特權化將成為越來越被人習慣的現實。另外,古往今來,現今公務員在國民中的比率是最高的,而交通、通訊、辦公條件又是有史以來最便捷的,顯然,管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遠遠不需要這么多人,“還權于民”的趨勢根本不需要政府管老百姓這么多不該管的事。我認為,公務員職業是未來下崗風險最大的行業之一,真正的公務員應該是具有為社會為民眾的奉獻精神的人。


      記者:很多人對身處其中的仕途有諸多不滿和迷惘,但牢騷歸牢騷,倦怠還倦怠,大多數人根本沒有勇氣破釜沉舟,習慣于按部就班,局促于小圈交際,糾結于蠅頭小利,心靈麻木而不自覺,你是如何看待的?


      李向群:確實,公務員隊伍中有相當一批迷茫的人,尤其是近段時間。仕途是否是唯一的選擇?還有沒有其他路可走?很多人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也有很多人來跟我探討這些問題。我向來認為,當官跟從商都沒有錯,完全在于個人價值觀的選擇,做官與從商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找到了幸福感,你是不是開心的。我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在”二字,看透了才能放下,放下了才能自在。當你過得不開心時,你可以換一種活法。


      記者: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古往今來,有幾人能真正做到視名利如浮云?凡夫俗子,人生幾十年,欲求多多,要超塵脫俗談何容易?您當時決定放棄這一切,肯定經過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吧?


      李向群:也許因為官癮不大,所以我并不看重這一切。我的困惑主要來自親友,我擔心親人不理解,我怕辜負同事和部下的信任。提交辭呈那天,我哥哥本來在去長沙的路上,不知怎么知道我辭職了,急忙返回,到我辦公室邊哭邊質問我:“為什么要辭職下海?不明不白的別人還以為你犯大錯誤了,你辭官會給家里造成多大的壓力?別人又會怎么看我們?家里不圖你什么,但我們需要尊嚴與顏面……”這是我第一次見他哭。


      想想也是,我從政期間,幫很多人解決過困難,但卻從未幫家里人做點什么,甚至直系親戚中下崗職工我都沒有安排過。在冷水江搞舊城改造,本該熱情歡迎五湖四海的人來投資,我妹夫告訴我他們老板要來投資,被我厲聲喝退……現在想來,我還覺得內疚,做得有點過分。


      但是,我想父親在天之靈應該會支持我這樣做,我受父親的影響很大,一生奉他為學習楷模。父親是傳統知識分子,當邵東縣教育局局長多年,在任期間,邵東的升學率一直名列前茅。但他在五十多歲時辭了局長,回歸為普通老師,站講臺樂此不疲。62歲時,老人家得了肺癌,生命最后兩年還寫了20多篇論文發表在省級以上刊物上,做學術可說是孜孜不倦。生命最后的兩個月,他要求回老家,拒絕打針吃藥,覺得“既然是不治之癥,就沒必要浪費國家的錢”。


      那時我剛剛上任婁底團委副書記,也正好在湖南大學讀研上課,考完試后回家看他,他神志清醒:“你才當副書記哪有時間陪我,你爺爺去世時,我也不在身邊,你趕緊回去!”剛好團委有事,我就回團委了,但我至今都還記得離開時躺在病床上的父親那不舍的眼神。當晚收到電報:“病危,速回!”然而當我回到老家時,他已經沒有知覺了。如果我孝心再濃一點,我就不會在那個時刻離開他了,這是我這輩子最遺憾的事情。


      傳道解惑,和年輕人在一起,是父親所喜歡的;我辭官下海,像他一樣不違本性,去做有意義的事,我想,我們的內心都是充實、幸福的。


      記者:許多官員退休后有很大的失落感,曾經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如今門前冷落車馬稀,很多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能適應。人生大起大落,盡管是自己的選擇,但你真的沒有失落感嗎?


      李向群:沒有,確實沒有。雖然當時辭官下海的事鬧得沸沸揚揚,說什么的都有,但也能理解,社會丑陋現象太多,即使是動機純正、行為高尚的事情,也會被曲解猜疑。辭官下海后,我一個人悄悄南下廣東,沒有走貴賓通道,在廣州和員工一起在街邊吃大排檔……從那時起,我身上開始帶零錢,自己開支,自己交過路費,自己數飯錢……我感到了久違的踏實。


      在一個很小的叫“幫一幫”的公司當總經理,公司就是一間教室那么大,我這個總經理占一個“格子”,和50個員工一起工作。在這里,我干了整整四個月,工作、生活條件這么大的反差我都沒有失落感,這幾個月的南下創業經歷充分證明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面對未來,我更有信心了。


      我從政的時候,沒覺得自己多么了不起,所以辭職后,少了那份虛華,我滿身心的輕松踏實,我終于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終于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


      記者:當時有很多人猜測,一定是鼎鼎大名的灣田集團早已向你伸出了橄欖枝,看中你炙手可熱的官場背景,才許以優厚待遇的,你怎樣看?


      李向群:我并沒有想好退路再辭職,但我堅信我不會失業。事實上,我辭職后,確實有很多公司不斷向我發出熱情邀請,但我最開始選擇了南下,一來朋友在那邊創業,想幫他一把,二來我想跳出湖南,讓自己清靜一段時間,以避開每天層出不窮的詢問跟質疑。


      我發現,在一個沒人認識我的環境里,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面對一個陌生的群體,我不會有什么心理負擔,但在熟悉的環境里,總會面對異樣的目光、惋惜、疑惑與不解。那段時間很美好,我能超脫地思考,沉淀今后的人生。


      2008年10月,我從廣東回來。此前我與灣田集團董事長劉祖長先生僅一面之交。當時的灣田煤業集團已經成為貴州民營煤業的老大,在貴州、云南等地都有著實力雄厚的產業基礎。之所以選擇灣田,一來因為灣田在湖南幾乎沒有任何投資,跟我的職業生涯也沒任何利益瓜葛,一張白紙可以畫出最新最美的圖案;二是灣田的規模能夠為自己提供一個足夠大的平臺;三是劉祖長先生大智大勇大德的個人品格。我與劉祖長先生喝了個茶,一個小時便定調籌辦湖南灣田集團。


      五年半過去了,目前,湖南灣田集團旗下擁有5家房地產開發公司、1家商業管理公司、3家物業管理公司、1家電商公司,在長沙、婁底、邵陽、湘潭等地啟動地產項目投資,總投資近40億元。2012年,灣田地產躋身湖南地產品牌15強,長沙的灣田·國際成為目前全省最大的專業市場集群。


      官場與商場,有著截然不同的運作規則和文化,我之所以很快就融入了商場,大概因為我的朋友三教九流,其中有很多商人,因此自己一直跟商場有著緊密的聯系,從政時我主管的工作也讓我長期與企業打交道,加上自身興趣與所學專業也是經濟管理類,所以踏入商場并沒有感覺不適應。官當得好與不好,評價體系是含糊的,而商場不一樣,評價體系是清晰的,成敗論英雄。


      記者:你在湖南灣田集團成立五周年座談會這樣對員工說:“我希望,在灣田你所收獲的不僅僅是一份工作與工資,而是一份生于此、長于此的夢想與事業。在此我仍然想分享一下一直以來激勵我自己、我也一直用來激勵大家的被我反復提起的一句話——做一個讓人喜歡的人,做一個不可或缺的人,不僅僅追求讓更多人接受自己喜歡自己,更要追求自身價值的無窮大,讓自己成為社會、公司、妻子、丈夫、父母、子女心目中的不可或缺,讓自己在面對他們時,能勇敢說出——我是你的英雄。”我可以將這段話理解為你的人生追求嗎?


      李向群:我始終認為,一個人成不成功,要看你影響了多少人,給了多少人以幫助,得到了多少人的尊敬和認同。人生在世,當官不重要,賺錢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生活得有尊嚴,內心感到充實和幸福。當繁華落盡,榮光不再,生命的脈絡清晰呈現,要看自己是否守住了人的本分,是否為社會做了有價值的事。


      蕓蕓眾生總是把不重要的事當作重要的事,把重要的事情當成不重要的事。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走入了一種誤區。這個世上到底什么是值得追求的?其實很多人都沒想清楚,只是在生命的圈子里踱來踱去,不知所往。在我看來,一個人只要解決了基本的生存條件,地位和金錢就不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享受生活賦予人心的幸福與快樂,以及賦予生命靈魂本身的豐滿。


      人不能沒有欲望,欲望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但欲望太多絕對不是好事,我向來認為人的欲望指數跟幸福指數成反比,之所以活得很糾結,是因為欲望太多,我希望大家能夠回到生活的本真。當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人生絕沒有統一的模式,路也沒有好與不好,完全在于自身的感覺,少有人走的路往往遍布絕美的風景,符合內心的路才是最好的路。很多人不能按自己喜好來選擇人生,那是因為他們被很多世俗的東西束縛,患得患失。其實每個人都有選擇權,你選擇了什么,就是什么,別找借口。唯有干干凈凈舍棄,才能完完全全擁有。


      當然,也有人會說,活得好的人是命好,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上天只會厚待真誠付出的人,這就是所謂的善惡終有報。我認為人不管是從政還是從商,都應該走正道走大道,這樣才能久遠也才有尊嚴。


      記者:那你認為你取得現在的成就的要素是什么?


      李向群:我覺得是為人的真誠,我的真誠建立在“我相信”三個字上,我相信與人為善,相信善有善報,相信“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相信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自己好,更相信這個世界會變得越來越美好。這是我骨子里的東西——以心換心,真誠相待


      下海這么久,我從未被世界冷落過,很多的朋友都還在身邊,走到哪里都有朋友相助,包括灣田項目所到之處,都得到了當地政府的信任與支持。可以說,我最值得驕傲的是朋友多,朋友多對于一個人太重要了,一個人可以有缺點,但必須真誠、真實,慣于戴面具的人是不會有真心朋友的。


      當然,相信世界美好,相信人心本善,掏心掏肺,也難免被人利用,我也曾受過這樣的傷害,確實有人利用過我的弱點,但這不足掛齒,也不用多做揣測,得到的總會比失去的多得多。正因此,更多人相信我,更多人給我機會給我幫助。我那時做開發區,一口氣拿下那么多項目,也是基于相信,商家相信我能把事情做起來,相信我會對他們負責,相信我的真誠。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最缺的就是“相信”二字,總是在防著人家,但想想,只要你提供正能量,也許就能激發別人的正能量,這個社會就和諧了。所以,即使整個社會都在放大丑陋,并對美好的東西視而不見,但我仍真誠地相信世界的美好,內心安然。


      記者:如何看待未來中國的國勢?


      李向群:改革開放的這三十多年,國家凝聚發展能量,各項經濟指標都躋身世界前列,經濟社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隨著政治、經濟體制系統化改革的推進,以及一系列涵蓋政府、軍隊、企業、教育、科技界的系統改革措施的出臺,中國將保持強勢發展,國家地位還將進一步提升,改革釋放出的紅利還會逐步顯現。我相信只要改革到位了,定能激發國民的創造才能,加上中國人與生俱來的為追求幸福奮斗終生的民族根性以及光宗耀祖、出人頭地的文化性格,相信再過十年左右,中國將成為第一經濟強國,世界經濟中心將從西方逐步轉到東亞,我們也將分享到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賜予民族、國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同時,我感到我們還有很深的憂患。這憂患來源于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們有三個方面的差距,即環境質量與環境保護意識的差距、政府運行效率的差距、國民文明素質的差距。環境質量改善不了,國民文明素質與政府效率提升不了,物質生活再發達,也不能成為受人尊敬的現代強國。


      記者:你上次說到人生規劃,你說你的人生分三段,官場,商場,那么你的第三段會與什么有關呢?


      李向群:官場,占用我的生命周期太長了一點,在商場,我想不會呆得太久,也許某一天,我會去做一些更符合自己內心的事情,對社會更有價值的事情,比如,把產業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像古人那樣回歸簡單、自然、純明,回歸生活的本真。


         Copyright © 2008-2013 www.fjdsappcd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丘邀伴旅游 版權所有   郵編:476000 [豫ICP備12024955號]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1140277085650XB  旅游許可證號:L-HEN14022  經營范圍:旅游業務及互聯網銷售    投訴電話:0370-3289679  
      亚洲成眠在线观看毛卡片_亚洲日韩欧美综合在线_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_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1. 一区二区三区韩国电影 | 亚洲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青涩天堂六月天在线视频 | 亚洲人性爱在线看不卡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看片国产 |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