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了“太平洋百貨淮海店將于今年年底結束營業”的消息……
沒想到,陪伴了上海市民20年的老牌高端零售商場,如今只能“揮淚大甩賣”。今年關閉的不僅僅只是太平洋百貨淮海店一家,多家關閉的商場似乎在提醒著人們,實體零售業的“關店潮”來了!
一家家帶著歲月記憶的實體店黯然離場,或不得不閉店改造,實體零售業整體進入了整休期。 2016年上半年,在單體百貨、購物中心以及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業態中,22家公司共關閉了41家店鋪。其中,百貨與購物中心15家,歇業店鋪的營業總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被關店鋪持續經營時間平均為6.84年,其中,百貨與購物中心為8.67年。 近幾年接連倒閉的百貨店不勝其數,從外資第一店的百盛,到要關掉國內一半百貨門店的萬達。 據統計,2015年中國百貨關店席卷了17個省市自治區、14個品牌、63家百貨門店。從關店分布地區來看,東部地區百貨關店最嚴重,福建省成為百貨關店的重災區,2015年共有9個百貨門店關店。 其中,僅萬達百貨就在福建省關店8個門店。從關店品牌來看,萬達百貨以關店35個門店居首位,其次為天虹百貨(5家)、瑪莎百貨(5家)、金鷹百貨(5家)。此外,2015年關店的百貨不僅包括萬達百貨、王府井百貨等全國性百貨品牌,如百盛、華堂商場(伊藤)、瑪莎百貨等外資品牌也難逃關店命運。 傳統零售業面臨困境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造成如今境地的原因何在?
很多人把百貨行業的蕭條的原因歸于電商的發展壯大,搶占了一部分市場導致百貨行業冬季到來。電商們在自造的一節又一節里賺了個盆滿缽滿,而實體零售業卻經歷了一“劫”又一“劫”。
以天貓雙十一為例,交易額從2009年的0.52億元增至2015年的912億元,今年更是超過了1000億元,增長之快令人側目。
另外,更為尷尬的是,百貨商場正淪為電商“試衣間”。很多顧客都會去實體店去試穿,記住型號,然后到網上去購買。網上銷售,沒有人員費用、租金費用、水電費用等,負擔很輕,價格優勢強,這讓實體店很難做。
零售業“自救”,但轉型太慢 當前百貨行業正處在低潮時期,十多年前百貨受到專業市場和大賣場的沖擊,現在是受到購物中心和電商的沖擊。但是,百貨卻是過去幾十年變化最小的行業,有點不思進取。國外的百貨公司會對消費者進行深入研究,國內的百貨公司銷售不好就換一家經營。
除了關店,百貨企業也在積極進行轉型,“觸網”成為各大公司的發力點。但目前,傳統百貨行業仍在轉型摸索期,轉型速度太慢,且現在真正轉型成功的案例非常少。不少百貨企業的“線上”幾乎處于“半死不活”狀態。 化妝品銷售拉一把 有業內人士認為百貨業萎靡主要原因在于自己: 第一是忽略消費者升級事實 第二線下體驗差 第三差異化商品變少 化妝品在百貨里是一個復雜的品類,因其具有差異化,品類繁多,更新速度快,對線下的體驗較高等特性,百貨可以抓住化妝品的特性將以上三個痛點一一擊破。 化妝品行業更新特別快,新款一般都會先在專柜,想要了解新款的首選途徑就是專柜。隔著網絡的電商當然不如百貨里面對客戶,對其肌膚有一定的觀察之后再推薦更有說服力。
像很多高端化妝品的線下專柜和線上渠道價格沒有太大區別,化妝品線上渠道只是做一個推廣的功能,那么在價格沒什么區別的前提下,消費者更中意去百貨專柜體驗后選擇適合自己的化妝品。
北京的漢光百貨店抓住了化妝品行業的優勢,轉型非常迅速并且有效。通過會員制的方式儲備年輕的女性客戶群體,在電商發展迅猛的背景下,一樓化妝品專柜通過創新制定線上試用頻道、演示試用小樣和微信營銷企劃活動進行導流。
在國外,梅西百貨也通過化妝品行業進行轉型,韓國美妝電商平臺Peach&Lily將要在梅西百貨開一個韓國美妝店中店,它不僅要成為零售商,還想集肌膚顧問、美容指導、美容師多重角色于一身。美妝部不久后將推出受年輕消費者歡迎的MAC,Benefit和Clinique“美妝吧”,在這里不僅銷售化妝品而且提供化妝課程、修眉及其他美容服務。 化妝品和百貨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人氣旺和好的會員管理制的百貨才有化妝品專柜愿意進駐,同樣的,核心品類資源豐富和會員定位強的化妝品牌也會帶動百貨的發展。
上圖可以看出,美國百貨已經進入寡頭壟斷的時代,大型百貨企業門店拓展迅速,如彭尼百貨、塔吉特百貨等門店數量已經超過千家,而且門店已經分布至國外。 反觀中國百貨,市場較規模小,百家爭強,集中程度低,而且地域性差異明顯。百貨業的調整,是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百貨業仍然會存在,而且處于變動之中。尚未發展成熟的中國百貨勢必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擴大規模,進而提升行業集中度,讓市場發展更加健康、成熟。
![]() |
![]() |
Copyright © 2008-2013 www.fjdsappcd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商丘邀伴旅游 版權所有
郵編:476000 [豫ICP備12024955號]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1140277085650XB 旅游許可證號:L-HEN14022 經營范圍:旅游業務及互聯網銷售 投訴電話:0370-3289679 |